美,是教育的竞争力

当我们看到美好的事物,我们会轻按相机,

为美找到最好的角度,将其封存。

 

当一张张充满了美感的照片被定格,

我们又迫不及待地,将其展示给我们的好友,

试图让他人,也能感受你的感受。

 

我们似乎可以发现,不论是摄影定格,还是分享感受,

不论美的形式是客观事物,还是主观意识,我们都是在尝试让美,得到永恒。

 

教育一直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存在于人才为社会带来的切实进步之中,

存在于教师崇高的育人理想里,也存在于刻在校名石的箴言上。

 

教育的美,是深藏于教育事业中,值得令人品味的价值,

但人非不朽,世界辗转前行,在这个过程中,让教育美得到永恒的保持,

是对于教育,乃至社会的关键。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批判之道》中曾经阐述过他对美的定义:

美是物体的最终表现形态,而它产生于我们感知物体的过程。

美,是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令人保持愉悦的东西。

将教育代入康德对于美的定义中,

我们可以发现教育的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在感受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校的自然环境、文化氛围、配套设施、学校价值观,

全都是学生体会教育美的要素,当每个人都能在要素围绕之间收获乐趣,

为了让令他们愉悦的“美”获得恒久的生命力,

他们便会不断地向外界传达出他们对学校“美”的理解,

而这种力量则是庞大的。


面向未来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需要做些什么?

新型研究型大学是新时代国家发展大背景下提出的新命题。

所谓新型研究型大学,关键是新在摆脱了对传统研究型大学发展路径的依赖,

转而走向更加专精的发展道路,为社会培养能受重用的精英人才,并以此引领社会产业的发展。

然而,作为一种更为领先的办学模式,

新型研究型大学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

 

 

金钱可以换来建设速度,却换不来持续的成长

 

新型研究型大学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发展速度之快,这主要源自于来自政府的巨额资金投入,

因此这便需要依赖政府经济的稳定或增长。

然而,在疫情后的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环境充斥着前所未有的变数与风险,

教育投入虽已是我国战略层面政策,但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仍然面临非常的境遇。

对于新型研究大学来说,转“外部输血”为“内部造血”,将是关键任务。

 

 

未来的竞争与竞争的结果

 

鉴于目前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正处于成长阶段,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是“新式”的竞争环境,尚未面临白热化的竞争。

但随着我国教育战略不断深入,一旦某几所新型研究大学的办学取得了别样的成就,那么未来新办大学或同时期的大学便会以其为目标,争取迎头赶上。

未来,新型研究型大学所面临的竞争,仍然是严峻的。

 

高校间的高竞争态势将影响学校的远见卓识,对自身办学特色的形成会形成消极的影响。

由于可能面临的高强度竞争,良性的学术氛围或许难以形成。

外部环境的高强度变化,将导致优质教师的高流动性,

校内的学术氛围便难以稳定的形成,便就无法形成稳定的学术自治文化,让“内部造血”难上加难。

此外,注重科技研究将导致人文情怀培养缺失,

新型科技大学的可持续性发展与长期价值将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面对上述提到的新型研究型大学面临的发展局限,

打破魔咒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

Unison认为,在这个长久的过程中,创建品牌,传递温度与个性,

是新型研究型大学应该重视的关键发展内容。

 

 

借鉴企业治理精华,学品牌与文化是关键

 

对于一家成功的企业而言,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导企业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做出决策的最高指导。

一家拥有坚定目标,独立个性的企业将在社会扮演一个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

正如苹果公司鼓励创造,福耀玻璃强调大爱与责任一般,

企业治理的关键在于顶层思想文化自上而下,全方面的传播覆盖。

并通过成员的遵守与传播,让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入人心且最终对社会产生深远的人文意义,

也最终形成了组织独立于其它对象的特色,成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犹如前文所说,新型研究型大学有着强烈的办学指标,重视对社会技术发展的引领作用,

但作为一个优质的组织,

该如何以更有感召力的价值观去影响内部,让内部的学术氛围更为浓厚,生长出更加强大的向心力,

以此为基础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原动力。

又如何用价值观去影响外部,去成就新型研究型大学本身的号召力、吸引力,

去给予资方更多信心、吸引更多人才、获取更多资源。

这唯一的传播载体,便是品牌。

 


现代高等教育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飞速发展的中国,科教行业正在变革发展。

 

“十四五”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

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

到大力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

再到职业教育的推进改革……

改革中的教育体系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力量。

 

未来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与中国高等教育强国目标

呼唤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建成世界区域性高等教育中心。

高等教育中心是一个关于高等教育资源吸附能力和高等教育辐射影响能力的概念,

而品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科教品牌关乎科教机构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多方认可度。

而品牌的本质,就是发挥价值传达、目标引领的作用,

创造协同,推动更有力的创新发展。

 

教育与科研,是关乎未来的伟大事业。

面对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趋势,

科教品牌建设是需要我们更多人关注的重要工作。


高校如何塑造品牌形象,做到有效招生?

“传统、中规中矩”往往是我们对学校的第一印象,这无关对错,

但国内的学校在宣传时常常姿态严肃,行文刻板,让整体的学校形象呈现出缺乏创新和活力的常态。

 

高校作为年轻人才的摇篮,承担着孕育创新、激发社会前进动力的责任,

形象建设作为现代高校品牌建设的必修课,是最能唤醒活力,直观传达学校气质的品牌工作之一。

新一代的高校如何突破千篇一律的“宣传栏”设计,建立自己的形象?

我们从底层方法论出发,分享品牌设计的价值。

 

 

01 由整体引导局部,由战略指导创意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高校的形象建设还停留在logo思维上。

如果仅仅是为了设计而设计,那么高校形象的建设无疑将变成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无法达到传递学校最深层次的精神的目的。

 

在设计之前,我们更需要从学校的愿景和理念出发,

由整体去引导局部,通过学校的高层战略去指导设计,

让所有的设计工作服务于高校价值的传递。

只有这样,高校的灵魂才能借助设计得到体现。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 品牌形象,by Unison

 

02 做“外有颜值,内有深度”的设计

 

小到画册、展板、海报,

大到学校庆典、周年活动和校史展厅,

高校形象的设计渗入到各个品牌传播的窗口与环节,

这些物料的创意设计、制作材质及工艺无不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和品味。

 

新一代年轻人偏爱高颜值的设计,

但除了优秀的设计制作,高校的形设更要有内涵和深度,

能配合学校的理念和精神进行输出。

颜值和内涵兼具,这才是新型教育品牌形象建设的应有之义。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 品牌形象,by Unison

 

03 系统输出,长期主义

 

高校的形象建设不止是设计一个logo,

还包括VI设计、线下应用、线上应用等多个方面,

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统一系统化、标准化表达,

能帮助学校在多个场景优秀地应用设计语言,起到更高效的宣传效果。

 

另一方面,高校的形象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完善和成长起来的。

我们应用长期主义的思维去看待,实践和优化设计,

使形象资产伴随学校的发展而逐渐积累。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品牌形象,by Unison

 

一个符号、一种颜色、一份对外展示的PPT,

都是我们传递文化的触点。

让学校的形象更具吸引力,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创新,

对设计和教育产生更深刻的关注和联结。


如何把“校庆”打造成为“影响力事件”?

校庆,是每个学校活动日程里的重头戏,

对于拥有百年历史的高校来说,更是漫长积淀中的高光时刻。

如何把校庆活动做得出彩,激励到更多人,

是高校品牌面临的一大挑战。

 

2020年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一百周年,

Unison很荣幸为哈工大(深圳)校区的百年校庆提供创意和设计。

打破过往传统的庆典范式,从主题、内容、仪式感、氛围等多个方面出发,

力求呈现最能代表哈工大特色的“高光时刻”。

 

通过丰富的现场设计和活动环节,把哈工大百年精神具象化,

打造一场值得纪念、具有传播力,并且能激励每一位哈工大人的百年校庆。

 

 

实际上,无论是大庆还是小庆,

校庆对于学校品牌亮相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机会。

 

对于高校而言,不应只是把校庆活动当做常规任务,

更要把它当做是一次影响力事件,

融入创新的品牌思维,

从而打造这个属于学校的经典时刻。

 


党建文化融入校园的创新做法

2021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哈工大新百年元年。

特别的2021年,哈工大(深圳)想要在进一步传递校园文化的基础上,

结合建党100周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推广,

激发学校师生以及社会的深入了解与认可,打造哈工大在深圳的品牌影响力。

 

哈工大(深圳)继续携手Unison,协同推进2021年学校文化宣传建设工作。

我们由此展开党建文化融入校园的创新探索。

 

如何更好地表达出建党百年与哈工大精神融合后的概念?

我们的答案是,创造一个人人可感知的精神符号。

 

我们以「红星」为概念切入,

打造出简洁有力、富有质感的哈工大校园氛围,

让百年高校的精神在现代的语境下,激励到更多年轻人。

 

 

除此之外,还延伸出富有哈工大特色的人物海报。

采用名言警句的方式,将学校具有代表性的

教授、师者们朴实但有力的话语做成宣传内容,

在线上、线下的多个场景里传播给更多人。

 

 

通过有主题的氛围包装,让学校的形象更加完整;

同时增加学生与学校文化间的触点,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

在潜移默化的日常中输出哈工大的文化。


科教品牌建设正在面临哪些挑战

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高等院校180余所,

在校学生300余万人,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但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等世界知名湾区相比,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仍有差距,

高等教育还有广阔发展空间

 

教育和人才无疑是支撑大湾区成为国际科创中心的关键,尤其是高等教育。

教育行业的欣欣向荣,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挑战。

 

 

在工作中,面对市场竞争和新一代学生与家长,如何脱颖而出?

如何在新竞争态势下突出重围,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

 

在管理上,如何吸引人才加入,如何灵活应用丰富的资源与渠道?

如何摆脱陈旧观感,体现新时代学校的文化特质与教育愿景?

 

虽然多数学校与机构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但是表达上还是不够,无法发挥足够的影响力。

如何有效传播科教机构的理念和特色,打造文化和影响力?

很多时候活动繁多但缺乏特色与影响力,怎样在有限的投入下提升价值?

……

 

面向未来长期的发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高校和科研机构

正在借助专业的力量,高效、快捷地展开品牌工作。

 

面对发展路上的各类挑战,科学地开始

无疑是打造强大科教品牌的一大关键。